幸福不在别处,就在你心里

原著:徐枫

解读:菲琴

编辑:慈怀读书(ID:cihuairead)

《五卷书》里有一句话说:“谁要是在内心里真正知足常乐,他就能获得一切幸福”。

我们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得到很多,内心却并不快乐。很多人舍不下功名、放不下贪念、解不了愁怨、看不淡得失,内心里没有知足常乐,往往无法收获幸福。。

徐枫在《感悟:南怀瑾讲人生修养》这本书中讲到:人生的烦恼和痛苦,源于心念不断,唯有修心养性,才会得到心灵的自在和快乐。

对于南怀瑾先生而言,他的人生正应了那句禅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南怀瑾先生的一生,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一直都能够看透功名,看淡得失,做到回归真我,收获幸福的人生。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学习佛陀的智慧,习得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保持精神的自由,不受功名利禄的烦扰,收获超然自得的幸福。

知行合一,修养生存智慧

南怀瑾先生说:“道理明白了,行为要配得上。”

一个有成就的人,绝不是仅仅看一些书,培养道德修养就够了的,还要去身体力行,做到知行合一。

孔子的学生曾子是一个积极践行所学知识,说到做到的人。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买东西,为了让儿子乖乖待在家,她哄骗孩子“你好好待在家,等我回来啥杀猪给你吃。”

可等她回来的时候,发现曾子磨刀霍霍,正准备杀猪呢。妻子赶紧走过去劝曾子,说自己只是哄孩子而已。

曾子认真地说:“大人说过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如果大人言而无信,那孩子从此更不听大人的话了。”

孩子吃到了肉,非常高兴,从此以后更听父母的话了。而说到做到、言行一致的曾子受到万人敬仰,他被后世称为“宗圣”,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无论是名人,还是我们普通人,都要学会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只有实践了,我们才知道所学所想是否正确,这就是所谓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那我们该如何做到知行合一呢?

首先,我们不能坐以论道,要求真务实。

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掌握了这些知识,就要活学活用,生活才会因为知识的指导而更加美满富足。

然后,凡事做好规划,明确后立即行动。

我们运用已学知识,去规划好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一旦计划好之后,立马行动,不要想太多,不要求完美,只要下定决心去做,才可能有所成就。

最后,内心有坚守,行动有主张。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大量的信息,我们要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行动能力。要多关注现实,去实践,不要受网络、电视等信息的影响。做到内心有坚守,不随波逐流,专心做事,少胡思乱想。

有人说,修养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我们要想修养生存智慧,光学习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是付诸于实践,要有创造性的生活。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通过修养来完善自己,从而活出自己的精彩。

少妨碍他人,就是最好的道德

南怀瑾先生说:“我们的幸福相守一定有赖于别人,甚至妨碍了别人。尽量少妨碍人家一点,那就是最好的道德。”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跟他人产生着某种联系。有时候你无意中的举动可能会伤害到别人,有时候别人的喜怒哀乐也可能会影响你的情绪。

例如,你收获了成功,就不能表现得太过高兴和得意,这是一个人的自觉和修养。如果你没有照顾别人的感受,那可能会因为妨碍到了别人,好事会变成坏事儿。不是说你不去招惹别人,别人就不来招惹你了。

我们要学会顾及他人的感受,尽量减少自己对他人有意或者无意的妨碍,避免陷入一团乱麻的人际纠纷中。

那我们该如何做到不妨碍他人呢?

首先,我们要谦虚谨慎,不要高傲自大。

三国时期的杨修,骄傲自大,不懂礼貌,常常出言不逊,最终引起曹操的不满,引来了杀身之祸。

这就如古人说的:“谦受益,满招损”。一个谦虚谨慎的人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尊重,也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帮助。如果张扬自我,最终只会给自己招来恶果。

同时,我们还要管住自己的嘴,不随意评判他人。

有些人说话没有分寸,喜欢对人评头论足,喜欢出风头,容易招人记恨,最终伤人伤己。而那些平常看起来不争不抢的人,反而更能让人信服,从而得到更多的机会。

我们都知道,很多时候“祸从口出”或者是“枪打出头鸟”,所以闲谈莫论人是非,管住自己的嘴,不要随意品评是非对错。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我们要设身处地地想问题,客观公正地看待他人,不想当然,不轻易站在自己的立场发表意见。

我们还要善解人意,与人为善,提高待人接物的能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你真诚地做人,努力去做事,顾及别人的感受,不妨碍他人,人际关系就越和谐,前进的道路就会越顺畅。

少动心念,幸福自在的人生

佛家说“人生的苦皆因欲望不足”。

很多人一生都追求不断,得到这个还想要得到那个,只要欲望不断,幸福就不会常在。

其实,人事总有成败,生活总有得失,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学会看淡功名、看淡得失、看淡愁怨,做到毁誉不惊,才能心宽得乐。

我们先要学会看淡功名利禄。

李斯是秦朝时期的丞相,有远见卓识,有出色的政治才能,辅佐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可以说,李斯的功名已经很高了。可他为了名利和地位,跟宦官赵高勾结,谋害公子扶苏,然后扶持胡亥为皇帝。

而在追求功名利禄的道路上,他被赵高陷害,满门抄斩。他在被腰斩前曾悔恨地对儿子说:“真希望能和你像以前一样去山里打猎。”

功名利禄跟幸福实际上没有多大的关系,并不是拥有了很多金钱,人生就圆满了。

我们不仅要学会看淡功名利禄,我们还要看淡成败得失。

生活中有些人尽管已经功成名就,但依然害怕失去,无法看淡得失。

南怀瑾先生又说:“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过去的已经追不回来了,而未来又变化莫测,我们唯一能够把握的只有现在。

在当下有很多事情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那些成败得失也不是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所以纵然纷繁人世,也要认真活在当下,定力自守,保持一颗超然和解脱的心态。

没有谁可以永远都在得到而从来不失去,过得幸福自在的人不过是将得失看淡。失去的不过分留恋,得到的少动贪念,在平淡中乐知天命。

最后,我们要看淡愁怨。

佛家认为欲望是人痛苦的根源。为了减少烦恼和痛苦,就要看透烦恼的本质,调整自我的心态,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无忧。

忧愁的人又更容易迁怒他人,抱怨他人。其实抱怨又有什么用呢?还不如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

一个过得幸福自在的人,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遭遇,都能坦然而乐观面对,不轻易言愁,更不会怨天尤人,只会积极地找出问题,自己的愁怨自己去解决,在心上修一筑篱笆,安顿好自己的心灵。

所以,无论贫穷还是富贵,无论是有功名还是默默无闻,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记得调整自己的心态,用一颗平静的新去看待,回归真我,活出自由自在的人生。

南怀瑾先生的每一句具有佛学智慧的话语,都在指引我们走向幸福的人生。他告诉我们:世间的冷漠,需要真诚的心去温暖;个人的成就,需要做到积极进取。世上的理争不完,要少妨碍他人;人间的功名与利益是赚不完的,学会看淡才行。

这也意味着幸福绝对不是别人赏赐给你的,而是你经过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获得的。

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遭遇狂风暴雨,可只要在你的心灵天空上,有一轮希望的太阳,那幸福之光便会永远照耀着你。

这也是佛家所说的“境由心造”。外在的世界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内心世界,守护好自己的心灵家园,在纷扰俗世中,过自在幸福的人生。

希望你在纷扰的人生中,守住心中的春暖花开,过上幸福自在的人生。

*注:配图来自摄图网

*解读:菲琴,慈怀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自由撰稿人,多平台签约作者,在阅读和码字中丰盈人生。

发布于:上海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