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老方在互联网
这个世界就像是个谎言。
比如我们都知道人是万物之灵,但为什么人活得还不如一只鸟、一条鱼那么自由自在呢?
天地生养万物,每个生灵按理说都能存活下去才对,鸟不用上班和工作,鱼也不用朝九晚五和996,唯有人从古至今都是劳作不休。
人不是这个地球上的最高级的动物吗,为什么搞成这个样子了呢?
当我们看着手机,看到视频里草原上奔驰的骏马,心底不禁升起一股子羡慕的意思来:看,那才是活着。
中国人的“命”是什么?手停口停:四个字泪目了,一声叹息!
我乘坐过早餐五六点的公交车,也赶过晚上末班的地铁,当我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感受到的是无尽的焦虑、疲惫和沮丧。
中午时候我也走过车水马龙的街头,无论男女老幼,每个人都在奔波,好像背后有个鞭子在抽着一样。
孩子要赶着上学上辅导班上才艺班,年轻人要忙着学业和工作,中年人在名利场上挣命,老年人要为子女照顾孩子和生活,大家都有任务在身,甚至连生病都是奢侈。
等到了终于干不动的时候,要么是在敬老院,要么是在子女家,要么是独居旧屋,要么是孤身在老家,每天对着日升日落,心里空落落的,觉得自己“没用了”。
原来想着老了就能闲下来了,等到老了却又闲不住。手停口停,这难道就是中国人的命吗?
为什么我们必须要上班?
以繁荣和成功之名。客观来说,我们的身体不需要太多的物质,一日三餐足矣,睡觉有个三尺之地也足够了,我们其实是擅长给自己制造意义的物种。
什么财富啊,什么成功啊,内心的贪嗔痴导致我们自私自利,让我们热衷于比较高低,比较是人类是绝症,促使我们奔波忙碌。
多少人一辈子都是为了证明自己是聪明的、强壮的和成功的,归根结底是证明自己比周围的人都厉害,结果辛辛苦苦到最后才发现不过是跟别人差不多的样子,并没有一枝独秀,鹤立鸡群。
而且不管得到了什么,名利权情,世俗的欲望都是蒙蔽,等到生命到了最后才意识到自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信奉优胜劣汰法则的人,配得上他们的苦难和悲剧。
另外社会的结构设计就是“生产-消费”的模式,商品可以带来财富,可以让人便于管理,工作在这个模式和体系里是至关重要的,没有理由也要制造理由,比如商家会有无穷无尽的法子来唤起你的焦虑和欲望,让你愉悦,让你觉得自己与众不同,高人一等,从而掏空钱包,再继续去当牛马。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企业无不是追求利润、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员工的工资越低越好,劳动时间越长越好,工作效率越高越好。
这种由西方扩散开来的管理概念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喧嚣,西方企业过去几十年之所以要到海外建厂,就是因为成本低,利润高,由此提升竞争力,以及赚取更多金钱。
按照以此为基础的理论,工作贡献小,速度慢,效率低,就是无能和失败的表现,是要受到大家鄙视的——你笨你才这样。
而对于具体的打工人来说,人生最好的几十年要献给工作,为了婚姻、家庭、孩子、教育、房子、车子、面子……35岁之后,价值逐渐降低,又容易被企业和城市视为成本和负担。
每个人都在牢笼,无处可逃。哪怕你去了寺庙,里面也是有高低的不同,终究是没有养闲人的地方。所以思来想去还是要赚钱,有钱后才能有对自己时间的自由度。
假如人工智能时代,人们都可以有充足的闲暇时光……
民贫则力,民富则淫。这样的论调已经陈腐。
当我们抱怨生活是牢笼让我们成了奴隶;当我们莫名愤怒,以为自己是老实听话的牛马;当我们感叹自己成了父母的养老金,为自己的未来而担心。
这时候有人告诉我们到了人工智能时代就好了,以后AI就是牛马,社会富裕了,人们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享受生活,你信吗?
或许,你会感到空虚和另一种焦虑,觉得不踏实,还是上班+睡觉的节奏更让人安心,这样就不用“胡思乱想”,也不要在意外面的世界怎么样,生活里被熟悉的柴米油盐和是非恩怨所填满。
也有人说不能让大多数人闲下来,那样太危险,还是让他们忙得团团转才安全。怎么能够没有KPI呢?
个体的棱角只有抹平才能跟群体的平庸保持一致,平庸就是一种稳定的状态。但生产多、消费少的产耗结构是难以为继的。没有个体的活力就不会有系统的活力。
要劳动,不要工作;要创造,不要怠惰。
人生本没有意义,意义是我们为自己赋予的。实际上人离不开劳动,人工智能会让人从繁忙的物质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人能够在精神、思想的创造方面集中发挥。
那时候,人的劳动不是为了不知餍足的攀比欲,而是为了人本身的升华:认识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唯有如此才能让人以智慧之光明消除愚昧之黑暗,让人自由。
问题在于工作带来的势能太大了,人类社会还无法接受大把的时间去享受的模式。人非有品不得闲啊。
所以人还是要劳动,要创造,不是为了果腹和金钱,不是为了虚荣心,而是为了兴趣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