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已进入8月,但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片马镇的怒江边境管理支队鲁掌边境派出所风雪丫口执勤点仍被浓重的雾气笼罩。风雪丫口两侧是高耸云端的山峰,这里最低气温零下20℃左右,每年有4到6个月为大雪封山期,日照短、风期长、风力大、降水多、环境恶劣。戍边人常年在这里守护着祖国的疆土。这里也承载着边疆各族群众浓厚的家国情怀,成为文化认同的精神地标。
钢铁哨所铸忠魂 红色地标续荣光
早在20世纪50年代,风雪丫口不通车、不通电,物资供给困难、生活环境艰苦,成立于1956年的云南怒江风雪丫口哨卡成为最艰苦的哨所之一。近50年间,一代代戍边人秉承“以边疆为家、以艰苦为荣”的理念,战天斗地、戍边卫国,用血肉之躯构筑了守卫边疆的钢铁长城。

早晨被雾气笼罩的风雪丫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月7日摄)。新华网发
2019年8月,怒江边境管理支队再次设立风雪丫口执勤点,由鲁掌边境派出所成立执勤队进驻风雪丫口,开展边境管控、服务群众等工作,续写移民管理警察在风雪丫口戍边卫国的新篇章。
如今,修复后的哨所旧址已成为集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于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为广大民警和人民群众提供强大的精神源泉,再现英雄哨卡爱边守边强边固边的先进事迹。展厅内,陈列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戍边制服,“虽然制服款式、人员身份在变迁,但戍边卫国、服务人民的精神一脉相承、历久弥新。”鲁掌边境派出所民警祁松霖说。
目前,派出所民警年龄最大的32岁,年龄最小的才19岁。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但在同一个地方用青春、生命,默默地守护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鲁掌边境派出所民警祁松霖向大家介绍风雪丫口的相关情况(8月7日摄)。新华网发
祁松霖表示,大家每天面对严寒、雨雪、孤独和危险,但没有一个人退缩,因为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代表着祖国的尊严和荣誉。
暖心服务凝民心 戍边精神护边疆
在执勤室门口的便民服务区,常年摆放着一壶红糖姜茶。“姜茶是提供给来往的群众抵御寒冷的,并且一直处于加热状态,以保证饮用时的温度。”祁松霖说,服务站里还准备了充电宝、雨伞、大衣、氧气瓶、感冒药等,以应对群众突发紧急状况。而这样的 “暖心”,早已融入戍边人的日常。
今年1月,怒江州4个县市因降雪导致部分路面积雪结冰,致使过往群众被困、车辆受阻,进退两难。鲁掌边境派出所风雪丫口执勤点的民辅警迅速前往开展救援,清障、铲雪、推车……成功保障了群众安全。像这样的救援每年都有百余起,他们被称为“过往群众的服务队”。

雪地里巡逻的执勤队(资料图)。新华网发(供图)
“不管白天黑夜,只要群众有所呼,我们就有所应,维护边境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就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鲁掌边境派出所副所长、风雪丫口执勤点负责人王建明说。作为边境安全的守护队、过往群众的服务队、红色精神的宣讲队、高黎贡山的守护队,风雪丫口执勤队24小时查缉防控,截至2025年6月,累计查验人员48万人次;设立“暖心驿站”救援被困车辆3000余辆次、人员7500余人次;开展团体红色教育240余场9800余人次,接待游客8.2万余人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