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线粒体有望逆转记忆丧失

研究表明提高线粒体活性可以恢复动物的记忆。

本报讯 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了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因果关系。虽然只是初步实验结果,但这项研究为使线粒体成为新的治疗靶点打开了大门。

线粒体这种微小的细胞器,是支撑细胞正常运作的“能量工厂”。大脑是最需要能量的器官之一,神经元依靠线粒体产生的能量相互交流,因此,当线粒体活性受损时,神经元就会失去正常运作所需的能量。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特征是神经元功能的进行性损伤,最终导致脑细胞死亡。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研究人员已经观察到细胞死亡前的神经元退化伴随着线粒体活性受损。然而,由于缺乏合适的工具,研究人员很难确定线粒体的变化是与这些疾病存在因果关系,还是仅是病理生理学过程的结果。

为此,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serm)、波尔多大学与加拿大蒙克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首次开发了一种可以暂时刺激线粒体活性的工具——mitoDreadd-Gs。

研究团队此前已经分析了G蛋白在调节大脑线粒体活性中的具体作用。在这次的研究中,他们成功生成了能够直接激活线粒体中G蛋白,从而刺激线粒体活性的人工受体mitoDread-Gs。

研究人员假设,如果这种刺激可以使动物症状改善,就意味着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线粒体活性损伤先于神经元死亡。他们在痴呆小鼠模型中对上述假设进行了验证,发现mitoDread-Gs刺激可以使线粒体活性和记忆功能恢复正常。

“这项研究首次建立了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症状之间的因果关系,表明线粒体活性受损可能是神经元退化的根源。”论文通讯作者、Inserm的研究主任Giovanni Marsicano说。

“我们正在观察连续刺激线粒体活性的效果,以了解它是否会影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症状并最终延缓神经元死亡,甚至在线粒体活性恢复的情况下避免神经元死亡。”论文通讯作者、Inserm研究员Luigi Bellocchio说。

论文通讯作者、蒙克顿大学教授Etienne Hebert Chatelain补充说:“上述结果还需进一步研究,不过它使我们能够更好理解线粒体在大脑正常功能中的重要作用。最终,我们开发的工具可以帮助确定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并促进有效治疗靶点的开发。” (徐锐)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93-025-02032-y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