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离了婚,但和前夫纠葛还在继续,到底该怎么摆脱?
签下那纸离婚协议,我以为终于斩断了与那个背叛我消耗我一年时光的男人的联系。
他却荒谬的来了一句:“你永远是我的女人,我会照顾你,但不要再过问我和她的事。”我的整个世界都在崩塌,他却仿佛只是搬了个家,依然想保留回头的钥匙。
当他像过去一样自然地踏入我的家门,那一刻,我仿佛还是他的“妻子”。这种错觉带来片刻的慰藉,却也伴随着更深的羞耻——我竟然还会对这个让我遍体鳞伤的人产生依恋。
每一次他接起那个女人的电话,每一次他转身离开去赴另一个约,都像是一把盐,狠狠撒在我尚未结痂的伤口上。
我从一个“爱人”沦为了一个“便利”——一个他熟悉、放心、可以提供情感后勤,却无需再付出忠诚与责任的基地。
我甚至会陷入一种更可怕的心理斗争:“如果我能接受这种状态,是不是就能以另一种形式拥有他?至少,我还能保住这个家的空壳?”
这种想法让我自己都看不起自己,那个曾经为捍卫婚姻尊严而毅然离开的勇敢女人,似乎在慢慢消失。
妥协换来的不是残存的爱,而是他彻底的轻视。他想要的,不是一个重新爱上的妻子,而是一个不用负责的合法情人。
当我终于下定决心,要切断这病态的纠缠,最痛苦的阶段才真正到来。
他的指责如雨点般砸来:“你狠心!”“你故意不让我见孩子!”“你在报复我!”这些话语的恶毒,让我开始质问自己:
“我是不是太绝情了?”
“我为了自己的感受,是不是真的在伤害孩子?”
“我是不是变成了一个他口中歇斯底里的怨妇?”
他的倒打一耙,让我从“受害者”变成了他口中的“加害者”。这种角色的颠倒,带来的混乱和窒息感,比单纯的背叛更令人痛苦。我仿佛不是在保护自己最后的精神领地,而是在亲手摧毁一个孩子“完整”的假象。
潘老师说,真正的分手,不是发生在法庭上,而是发生在我内心的最深处。通过一个月的情感陪护,我终于平静地告诉自己:“不,我不是你的女人了。我是自己的主人,我是孩子的母亲,是一个需要并值得拥有完整尊严和宁静生活的独立的人。”
一步步扯断那些由习惯、回忆和虚假希望编织成的神经线,唯有经历这场手术,新的血肉才能真正地、健康地生长出来。我为自己加油!
发布于: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