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的人需要被溺爱,若没有原生家庭呵护,就需要智性伴侣守护

文|小雯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

在很多人眼里,你可能是“太敏感”的人——别人一句无心的话,你会想一整晚;一场关系里的微妙变化,你会立刻捕捉到;你看似多愁善感,但其实那是你的天赋,是你和世界互动最灵敏的雷达。

心理学上把这类人称为“高敏感人格”。 这种人格不是缺陷,而是一种潜力巨大的天赋。只是,他们往往需要外界,尤其是原生家庭的温柔保护,才能发挥出独特的力量。

遗憾的是,很多高敏感的人并没有在家庭里得到足够的呵护,他们只能在成年后,用自己跌跌撞撞的人生去寻找一种“替代性的安全感”。

萧敬腾,就是一个典型的高敏感人格。幸运的是,他遇到了林有慧,一个以智性和善意为底色的伴侣。她像一道屏障,帮他挡住了外界的复杂与消耗,让他得以安安静静做自己。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为什么高敏感的人是大后期人格?为什么他们需要原生家庭的溺爱?如果没有,怎样在成年后寻找那份保护?

一、高敏感人格:天赋与脆弱并存的“玻璃体”

心理学家伊莱恩·阿伦提出过“HSP理论”——高敏感人格占总人口的15%-20%。他们的大脑对外界刺激的处理更精细,神经系统比常人更敏锐。

这意味着:

你能捕捉到别人忽略的细节;

你能更快感受到他人的情绪波动;

你在音乐、艺术、语言上的感受力远超常人。

这正是为什么萧敬腾18岁时,能在《超级星光大道》舞台上开嗓惊艳全场。他的声音细腻到能触动人心,因为他本身就能感知更丰富的情绪。

但是,高敏感也带来了副作用:

容易过度消耗: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很快就会感到疲惫;

难以多任务处理:外界刺激太多时,他们会陷入“情绪崩塌”;

过于依赖安全感:他们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否则容易封闭自我。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感觉?别人觉得你“太矫情”“想太多”,但其实你只是感知比别人更深刻。

所以,高敏感不是软弱,而是需要被保护的天赋。

二、为什么高敏感的人是“大后期人格”?

在心理学里,有一个词叫“脆弱-敏感性假说”。意思是:高敏感个体在不良环境下更容易受伤,但在良好环境下更容易绽放。

打个比方,普通人像野草,哪里都能活;高敏感的人像兰花,只有在温室里,才能长成真正的风景。

这就是为什么说:高敏感的人是大后期人格。

因为他们需要更长的时间去修复创伤、去找到适合自己的土壤。

一旦遇到正确的环境,他们爆发出的能量往往是惊人的。

萧敬腾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如果没有遇到林有慧,他可能在娱乐圈就被各种资本、饭局、人际斗争消耗殆尽;

但因为遇到了一个能保护他感性的人,他的天赋被完整保存下来,最终成长为华语乐坛标志性的存在。

这说明了一个事实:

高敏感者的价值,并不是在早期显现,而是在长期的保护下逐渐释放。

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敏感、脆弱、不合群,不要焦虑。你只是“大后期”,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才能见到自己的光。

三、原生家庭的“溺爱”是高敏感者的底层养分

很多心理学研究指出,高敏感者从小最需要的是无条件的接纳和爱。

因为他们比别人更容易察觉批评、拒绝、冷落,所以如果童年环境里充满打压,他们会比普通人更快形成自我怀疑,甚至产生长期的焦虑和抑郁。

而所谓的“溺爱”,在高敏感孩子身上,其实是一种必要的呵护。

当他们因为一点小事哭泣时,父母的耐心安慰会让他们学会安全感;

当他们在学习或兴趣上展现独特天赋时,父母的鼓励会让他们勇于追求自我;

当他们遇到挫折时,父母的保护会让他们相信“世界是善的”。

这种溺爱不是纵容,而是理解并接纳他们的敏感。

可惜的是,现实里很多高敏感孩子得到的不是溺爱,而是“嫌弃”:

“你怎么这么玻璃心?”

“别想那么多,做点正事!”

“你怎么总哭哭啼啼的?”

于是,长大后的他们,就会不断压抑自我,甚至怀疑自己的价值。

如果你也是这样走过来的,那么请记住:你没错,你只是没遇到一个懂得呵护你的人。

四、如果没有家庭的保护,就去寻找“林有慧”式的伴侣

林有慧对萧敬腾的意义,不只是经纪人,更是一个“高智感伴侣”。

什么是高智感伴侣?

智性:她能在现实里为你规划好道路,替你挡住人情世故的消耗;

感性:她能理解你的脆弱,不逼迫你,不掠夺你,只是安安静静守护你;

价值观:她相信善,相信理想,不让你陷入无意义的利益漩涡。

在心理学里,这种伴侣关系叫“情绪避风港”。

一个高敏感的人,如果找到了这样的伴侣,就等于找到了一片可以安顿灵魂的土地。

萧敬腾为什么在婚礼上泪流满面?

因为他知道,自己二十几年的成长,背后一直有一个人默默守护。

这种信任和安全,是任何名利都换不来的。

所以,如果你没有得到原生家庭的溺爱,那么,请努力寻找一个“林有慧”式的伴侣。

那个人未必是经纪人,也未必是恋人,但一定是能让你安心、能保护你感性的一道屏障。

五、如何自我成全?

当然,人生不能全靠别人保护。心理学告诉我们:高敏感的人,也可以通过自我修炼,逐渐建立自己的保护机制。

三个方向:

学会筛选环境:不要强迫自己融入人群,去找适合你的小圈子,去接触那些能滋养你的人。

学会情绪调节:用冥想、写作、音乐等方式,把你的情绪流出来,而不是压抑。

学会建立边界:当别人过度消耗你时,勇敢说“不”。敏感不是软弱,你完全有权利保护自己。

正如荣格所说:

“你的一生,其实就是寻找真正自我的过程。”

高敏感不是你的负担,而是你存在于世界上的独特价值。

六、梅娘说

萧敬腾的故事告诉我们:感性需要智性的守护,敏感需要强硬的保护。

高敏感的人如果在原生家庭里得到了溺爱,那是幸运;

如果没有,那就去寻找属于你的“林有慧”。

而更深层次的修炼,是你要学会成为自己的林有慧。

愿你在人生的风雨里,不再因为敏感而自责;

愿你在爱与理解中,慢慢长成“大后期”的模样;

愿你找到能守护你感性的伴侣,

也愿你有一天能保护好那个最敏感却最纯粹的自己。

发布于:江苏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