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元一箱的瓶装水如何赚钱?硬折扣时代正在加速供应链的效率革命

来源:品饮汇观察

也许不是每个品牌商都喜欢“硬折扣”,但没人能阻挡这个趋势的到来。

在这个房租、外卖、油价普遍上涨的年代,硬折扣超市内一箱12瓶的饮用水标价6元——每瓶5毛钱的价格,让消费者恍若回到十年前。

这并非短期促销的噱头,而是零售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2025年,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甚至将之称为“硬折扣元年”,他断言:“从2025年开始,无论是量贩零食还是整个品类都会发生更深刻的变革。我们正在经历零售的变革,本质不是因为价格,而是人们对品类的需求,同时也叠加价格的影响。”

由此看来,硬折扣模式席卷中国零售业的背后,是一场供应链的深度革命。

风口已来

为何硬折扣成为2025年的新零售风口?

首先,消费观念的转变成为硬折扣崛起的催化剂。几年前,买依云、VOSS矿泉水是年轻人炫耀生活方式的符号,如今“精致抠”成为流行语——人们开始在朋友圈晒五毛钱的矿泉水和十几元的鸡蛋。

数据印证了这一转向:2024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同比下降17%,而奥特莱斯销售额逆势增长4%。艾媒咨询调研显示,78.4%的中国消费者将“性价比”列为购物首要考量。“贵的不再意味着好,真正打动人心的,是物有所值。”重庆消费者陈女士的感受代表普遍心态。

零售商的应变极为迅速。物美在2025年夏季同期开出6家“物美超值”,将SKU从过万压缩至约1300个;盒马NB全国门店突破300家,面积控制在800-1000平米;美团“快乐猴”喊出“好货不贵,省钱不累”的口号,目标年内千店;奥乐齐、Costco等外资品牌也在加速布局。整个行业正在集体“放下身段”。

而在这股硬折扣的浪潮中,零食量贩企业率先跨界。据红星资本局统计,鸣鸣很忙、万辰集团等6家企业已转向社区折扣超市。鸣鸣很忙创始人赵定坦言:“2024年零食行业的高频词是内卷,本质是同质化竞争。”其3.0店型新增百货日化、米面粮油等品类,转型为“赵一鸣省钱超市”。

章燎原则以资本入局,今年早期一度欲收购“爱零食”和“爱折扣”,并宣布三只松鼠将从“线上70%+线下30%”的销售结构倒转为“线下70%+线上30%”。“2025年是自有品牌的元年,”章燎原强调,“核心是抓两件事:获取零售商数据实现供应链快反,以及通过规模形成供应链能力。”

效率革命的三重密码

硬折扣超市的本质,是用“减法”做零售:减少装修成本(水泥地+金属货架)、减少SKU(只保留周转最快的刚需品)、减少中间环节(工厂直供+自有品牌)。这种看似简单的模式变革,实则是零售业成本结构的系统性重构。

传统商超的商品从工厂到货架需经经销商、批发商、区域仓等至少5个环节,每层加价5%-10%。而硬折扣模式通过“去中介化”直接压缩流通链条。以京东折扣超市为例,其鲜鸡蛋30枚仅售9.9元,纯净水24瓶7.99元的低价,正是通过产地直采、源头直达以及发展自有品牌实现的。京东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这最大限度削减了中间环节费用。”

效率提升的第二个维度在于数据驱动的精准选品。传统超市SKU常超过2万种,但大量商品长期滞销。硬折扣店则将SKU精简至1000-1500个,每个单品都需具备“爆款”潜质。奥乐齐的采购团队会分析上海2000个社区的消费数据,只保留复购率前30%的商品;盒马NB则根据APP用户评价,淘汰差评率超过5%的单品(盒马运营数据)。这种“数据选品”逻辑,使得每平米货架销售额比传统超市高出3倍。

自有品牌建设构成第三重护城河。当SKU足够精简、销量足够稳定,零售商开始向上游工厂“定制生产”。据媒体报道,美团快乐猴的饼干由给山姆代工的工厂生产,贴牌后价格比山姆同款低20%;京东京造的纸巾直接对接造纸厂,每包价格压至2.9元……

一般而言,这类自有品牌的毛利率能达到25%-30%,是普通商品的1.5倍,成为低价表象下的利润引擎。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奥乐齐中国自有品牌占比高达90%,物美超值和盒马NB也都超过60%,印证了该模式的核心竞争力。

“这不是降维打击,而是降维适配。”重庆工商大学应用经济系主任李然指出,硬折扣企业不断打磨自身的供应链管控、数据算法、精细化运营能力,然后打包搬进各种社区小店,用技术适配零售业最朴素的“多快好省”需求。

看见风口,更要穿越风暴

尽管前景广阔,但硬折扣赛道的发展之路仍道阻且长。

奥乐齐中国区五年战略调整的艰辛历程颇具代表性——2019年入华时定位“高端精品超市”遭遇水土不服,经五年摸索才完成向“平价社区超市”的转身,将SKU精简至1600种,自有品牌占比提升至90%。

首先,供应链稳定性是最重要挑战。信达证券报告指出,传统商超毛利率普遍20%-25%,硬折扣则压缩至10%-15%,因此稳定的供应链将成为硬折扣的“生死线”。

其次,区域化运营也对运营商提出了考验。“随着硬折扣门店向三四线下沉,如何建立‘全国供应链+区域化运营’体系,是破局关键。”有业内人士指出。

另外,同质化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当京东、美团、盒马、物美乃至外资品牌均以相似模式扩张时,“最终取决于谁的商品更符合周边需求,品控和服务更能满足预期,消费者必将‘用脚投票’”。

但硬折扣的市场潜力依然诱人。《2025中国零售行业展望》显示,2024年硬折扣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但渗透率仅8%,远低于德国40%、日本30%的水平。预计到2028年,三线以下城市折扣店覆盖率将达75%。

而行业正从单打独斗转向生态共建——10月11日,华商联采与品饮汇将举办“省钱超市中国行第二季暨硬折扣超市生态第二季暨硬折扣超市生态共创论坛”,聚集50余家连锁企业核心决策者,分享供应链运营之道,探讨供应链协同创新与生态共建路径。这场以“生态共赢·拥抱共生”为主题的会议,标志着行业进入深度整合期。

总而言之,当5.9元的蛋挞、8.9元的烤肠、29.9元的大米既能覆盖成本又能产生利润时,零售业已悄然重构成本结构。这场革命不再是谁能看见风口,而是谁能穿越风暴——正如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台词:“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

零售的未来没有奥秘,谁能将供应链的深度、数据的精度、运营的韧度合而为一,谁就能在硬折扣的深水区浮出水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上一篇:GPT-6或将比GPT-5强10倍!奥特曼揭秘ChatGPT如何诞生
下一篇:国庆假期依然空荡,这代人为什么不爱逛超市了?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