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联合信息冲刺港股:2024年净亏损扩大23倍至1.33亿元 研发开支激增156.6%隐忧重重

主营业务转型:智慧城市遇困转向数字化教育 6.2倍收入增长难掩培育期阵痛

河南联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河南联合信息”)的港股IPO之路,伴随着一场艰难的业务转型。作为IT解决方案服务商,公司原本以金融IT、智慧城市为核心,但智慧城市项目的“回款泥沼”迫使战略转向。招股书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贸易应收账款、应收保留金及应收票据合计达6830万元,其中账龄超6个月的应收账款3230万元,94.5%来自智慧城市项目,部分项目付款逾期已超两年,现金流压力凸显。

为破局,公司自2023年起押注数字化教育IT解决方案,推出“即刻学堂”自有品牌,采用“硬件一次性销售+软件订阅收费”模式。这一转型在收入端显现初步效果:2025年上半年数字化教育收入500.9万元,同比激增6.2倍,占总收入比重从2023年的1.8%提升至9.0%。但代价不菲——同期研发开支达743.9万元,占营收比例高达13.4%,且该业务仍处培育期,尚未形成规模盈利,转型成效待考。

财务数据透视:收入增长60%难阻亏损扩大 三年累计净亏超3.28亿元

净亏损三年累计超3.28亿元 2024年同比扩大23倍

招股书财务数据显示,公司近年营收保持增长,但净利润持续恶化,呈现“增收不增利”的典型特征。2023年营收1.48亿元,净亏损55.7万元;2024年营收增至2.38亿元(同比+60.1%),净亏损却扩大至1.33亿元(同比+2300%);2025年上半年营收5535.6万元(同比+42.4%),净亏损进一步扩大至1894.4万元(同比+264%)。三年累计净亏损已超3.28亿元。

亏损扩大主因研发投入激增与上市开支。2024年研发开支达2428.3万元,同比暴增156.6%,占营收比重从6.4%升至10.2%;同期上市开支950万元,进一步侵蚀利润。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743.9万元,占营收比重继续攀升至13.4%,但高投入尚未转化为相应收入。

指标 2023年 2024年 2025年上半年
营业收入(万元) 14,849.2 23,780.1 5,535.6
同比增长率 - 60.1% 42.4%
净亏损(万元) -55.7 -1,326.1 -1,894.4
亏损同比变化 - +2300% +264%
研发开支(万元) 946.4 2,428.3 743.9
研发占营收比重 6.4% 10.2% 13.4%

毛利率“V型”波动背后 核心业务盈利能力持续弱化

公司综合毛利率呈现剧烈波动,2023年为15.7%,2024年骤降至8.9%,2025年上半年虽回升至15.1%,但盈利质量堪忧。招股书披露,2024年毛利率下滑主因承接低毛利项目(毛利率仅2.5%),该项目收入占比达36.1%;2025年上半年回升则依赖数字化教育业务67.3%的高毛利率,但该业务收入占比仅9.0%,对整体毛利贡献有限。

更值得警惕的是核心业务毛利率持续下滑。金融IT业务毛利率从2023年14.0%降至2024年8.3%,智慧城市业务从18.1%降至10.7%,两大传统板块盈利能力显著弱化。净利率连续三年为负,2024年净利率-5.6%,反映主营业务造血能力严重不足,盈利依赖非经常性因素或高毛利新业务的幻想难以持续。

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双高” 61.8%收入依赖单一客户

前五大客户贡献90.2%收入 第一大客户依赖度超六成

招股书暴露的客户集中度问题尤为突出,远超行业安全警戒线。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80.1%、90.2%及69.2%,其中2024年对第一大客户(某国有商业银行)的收入达1.47亿元,占总营收的61.8%,存在重大客户依赖风险。

公司坦言,若主要客户减少订单或延迟付款,将对现金流产生重大不利影响。而从历史数据看,2024年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同比提升37.6个百分点(2023年为24.2%),客户集中趋势进一步加剧,一旦该客户合作终止,公司营收将面临断崖式下滑。

指标 2023年 2024年 2025年上半年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 80.1% 90.2% 69.2%
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 24.2% 61.8% 26.5%

供应商依赖度同步高企 70.6%采购额来自单一供应商

供应商集中度同样“爆表”。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分别为68.1%、88.1%及76.5%,2024年对第一大供应商采购额达1.4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70.6%,较2023年的31.8%大幅攀升。

更令人担忧的是,公司与主要供应商未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采购依赖临时性订单,存在供应中断风险。招股书未披露供应商具体信息及替代方案,一旦核心供应商提价或终止合作,将直接影响项目交付及成本控制。

指标 2023年 2024年 2025年上半年
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 68.1% 88.1% 76.5%
第一大供应商采购占比 31.8% 70.6% 41.3%

实控人控制权集中 管理层薪酬与激励机制缺失引担忧

四人一致行动协议控制公司 毛冠军拥有“最终话语权”

公司股权结构显示,实控人为深圳宇称(持股35.4%)及毛冠军、谢锦东、何俊飞、孔涛四人,通过签订一致行动协议共同控制股东大会决议。招股书特别指出,“若四人无法达成一致,以毛冠军意见为准”,存在控制权过度集中风险。单一实控人决策可能导致公司战略偏向个人意志,忽视中小股东利益。

核心管理层履历单薄 薪酬及激励机制未披露

董事长毛冠军虽有22年IT行业经验,但管理层团队中多人缺乏金融或教育行业背景,与公司金融IT、数字化教育业务的战略定位匹配度不足。更关键的是,招股书未披露高管具体薪酬金额及股权激励计划,与港股同行业公司(高管平均年薪50-80万元)相比,公司管理层薪酬透明度严重不足。

激励机制缺失可能影响核心人才稳定性。招股书显示,2025年上半年研发人员流失率达11.9%,核心技术人员未直接持股,仅通过深圳宇称间接持有少量股份,团队稳定性存忧,或进一步拖累研发进度与业务转型。

六大风险因素聚焦:应收账款逾期超两年 现金流持续净流出

3230万元应收账款逾期 94.5%来自智慧城市项目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贸易应收账款、应收保留金及应收票据合计达6830万元,其中账龄超6个月的应收账款3230万元,94.5%来自智慧城市项目,部分项目付款逾期已超两年。招股书未足额计提坏账准备,仅按账龄计提5%-10%,若客户财务状况恶化,坏账风险将集中爆发,直接侵蚀利润。

经营活动现金流连续三年为负 依赖融资“输血”

现金流状况持续恶化,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075.5万元,2024年-925.5万元,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净流出3335.5万元。公司坦言,日常运营依赖外部融资,截至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46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08.9%,但主要来自借款(银行借款达4.45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52.6%),短期偿债压力陡增(流动比率1.3倍,低于行业均值1.5-2倍)。

数字化教育转型存疑 收入占比不足10%依赖小客户

尽管公司将数字化教育定位为“未来增长引擎”,但该业务仍处培育期。2025年上半年收入500.9万元,占总营收仅9.0%,且客户主要为小型教育机构,缺乏稳定合作协议。高毛利率(67.3%)背后是业务规模过小,若无法拓展大客户或扩大市场份额,转型目标恐成“镜花水月”。

研发投入高企未见回报 资本化率为零遭质疑

2024年研发开支2428.3万元(同比+156.6%),全部费用化处理,未进行资本化。公司解释称“研发项目未达资本化条件”,但高额投入未带来相应技术转化——人工智能教育技术相关产品尚未形成规模收入,研发效率远低于行业水平(同期行业平均研发资本化率约30%)。2025年上半年研发占比13.4%,持续高于行业均值(8%-10%),投入产出比失衡。

租赁物业权属瑕疵 4处办公场所无产权证明

公司6处租赁物业中,4处未能提供有效产权证明,包括深圳、郑州等地的核心办公场所。招股书承认,“若出租人产权瑕疵导致租约无效,公司需紧急搬迁,可能造成业务中断及重大额外成本”,但未披露具体应急方案及潜在损失测算,经营场所稳定性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社保公积金欠缴550万元 合规风险隐现

招股书披露,公司存在社保公积金缴费不足问题,累计欠缴金额约550万元,存在被社保部门追缴并处罚的风险。合规性瑕疵可能影响上市进程,也反映公司内部管理规范性不足,增加未来经营不确定性。

结论:转型阵痛叠加风险隐患 投资者需审慎评估

河南联合信息在智慧城市业务遇阻后转向数字化教育,试图通过战略调整破解现金流困局,但从财务数据看,转型尚未成功,反而因研发投入激增、客户供应商集中、应收账款逾期等问题陷入“亏损扩大-现金流恶化-依赖融资”的恶性循环。23倍净亏损增幅、90%客户集中度、两年以上应收账款等核心风险指标,均远超行业安全水平。

对于投资者而言,需重点关注三大问题:一是数字化教育业务能否突破9%收入占比,形成规模效应;二是应收账款回收进展及坏账计提充分性;三是客户供应商集中度高企的改善措施。在公司未明确披露上述风险应对方案前,建议保持谨慎态度,警惕上市后业绩“变脸”风险。

(本文数据均来自河南联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股书,分析基于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财务及业务数据。)

点击查看公告原文>>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