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影后吐槽流量演员,宁静直接开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 | 安青

编辑 | 9527喵咕君

《一路繁花2》本来主打一个轻松的旅行节奏,结果没想到最新几期里,一场饭局对话突然点燃整个互联网。

节目上线短短几个小时,爱奇艺热度就破万,剪辑片段疯狂刷屏,评论里几乎全是同一句话,“她们说出了观众最想说的吐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节目中的姐姐们太敢说,尤其是对于行业内的一些乱象的批判,简直就是把娱乐圈的现状钉在耻辱桩上审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节目中,所有话题都没有刻意渲染,没有剧本冲突,就是聊着聊着,话题就把这些年行业里积压的问题一股脑端上桌,流量抢戏、粉丝干预拍摄、演员不敬业、作品质量直线下滑……句句扎心,也句句真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赛飞拍桌,刘嘉玲冷笑,宁静开怼

何赛飞第一个开口。

她说,现在很多年轻演员仗着流量,对影视剧的创作插手干预。

一旦老演员表现稍微突出一点,他们的粉丝就会去找制作人讨说法,让剧组重新分配戏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粉丝这么做不是为了戏份好看,剧情逻辑,只是为了稳住哥哥姐姐的戏份,主角位置,不被其他角色抢风头。

而何赛飞也在拍桌后,补了一句更诛心的:“出镜多,并不等于你这个人物丰满,有力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就是,大多数的年轻演员在戏份越多的情况下,越容易暴露自己的演技缺陷。

刘嘉玲听完冷笑了一声,说:“怪不得我们的戏现在越来越难看了。”

作为几乎已经半隐退的演员,刘嘉玲的情绪不算激烈,但基本也解释了为什么她如今不怎么拍戏了,没有好的角色,好的剧本可演,进组也只是浪费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宁静更是在话题中直言,随后一句话砸下来:“票房毒药什么也是这样,因为他没有能力把控住这个戏”。

仔细想想,还真是如此,很多年轻的演员资源很好,流量拔尖的进组之前就吹王牌班底,冲奖预备,但最后拍出来不是粉圈自嗨的写真集,就是以一己之力拖累所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连名导来了,也得拉低自己的作品口碑下限。

越来越多的年轻演员,不仅仅是票房毒药,还是口碑洼地。

节目中的这一段,三位影后接连开口,直接撕开了流量的谎言。

当然,姐姐们敢这么说,是因为真有底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力在线,无惧真话,影后有这个资格

三位影后之所以在节目里说得这么直,是因为她们走过的那条路,每一步都靠真功夫堆起来的。

她们不是靠热度、不是靠营销、不是靠包装,而是靠角色、靠作品、靠扎实的演技走到观众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们对“专业”两个字的敏感,是本能,也是习惯。

何赛飞年轻时候的越剧训练是什么强度?

十几岁的她绑着沙袋练台步,脚磨破贴胶布继续站,练水袖练到胳膊发麻,一个回眸要练几十次才能通过,唱腔、气息、眼神都要完全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在舞台上学到的是每一个动作都要到位,每一个眼神都必须精准。

后来转拍电影,她依旧延续舞台的要求。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她为了那种“隐忍又锋利”的眼神,每天练到深夜,情绪戏不靠镜头、不靠后期、不靠替身,只靠自己的积累沉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职业素养,让她最不能忍的就是那些靠粉丝、靠流量混饭吃的演员。

因为他们不仅对自己的观众不负责任,也砸了整个演艺圈的饭碗。

对她来说,没有能力却占据好的资源,不允许其他演员上桌,是对整个行业的破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轻时候的刘嘉玲也是一样,刘嘉玲是艺训班出身,艺训班的台词训练、舞台训练、情绪训练、镜头训练,比现在大多数表演系严格十倍。

台词说得不清楚,重来;

走位不准确,重来;

情绪不到位,重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香港电影黄金年代后,她和张国荣、梁朝伟、王家卫团队合作,那是作品质量被摆在最高位置的时期。

一个表情不准、一个语气不稳、一个节奏不对,整个镜头都要重来。也正是在那样的体系里,她的职业底线被训练得标志极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当她得知年轻的演员需要靠化妆,靠皮囊,靠单身来维系演艺事业的时候,她满脸问号,完全不能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哪怕是比起刘晓庆、刘嘉玲而言,资历尚浅的宁静,也是有实力的。

年轻时,宁静演戏从不讨巧。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她为了米兰这个角色,与姜文反复讨论人物弧光,把米兰从“甜美”改成更复杂的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河谷》拍摄时,她穿着湿透的衣服在冰水里真跳、真淌,骑马冲坡、吊威亚全都自己来。

为了演好角色,很多情绪戏,她会提前几个小时进入状态,不让自己脱离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的宁静不怎么沿袭了,但是她带有怒气的发言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对行业正在频繁出现的现象感到不安。

三位影后的怒,就是这么来的,不是嫉妒、不是挑刺,而是职业底线被反复踩踏后的自然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路繁花2》这一段之所以能引发全网讨论,是因为她们说的每一句,都是观众这几年看剧时的真实感受。

不是不能用流量,而是不能让流量决定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是不能给年轻演员机会,而是不能让不敬业的人站在最重要的位置。

三位影后经历过真正以作品为核心的时代,所以她们比任何人都清楚。

一个行业只要放弃专业,开始妥协,就离崩塌就不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正能留下来的永远是作品本身,而不是热搜、排名或虚假的繁荣、戏份的时长、番位的顺序。

观众记住的从来不是谁抢了多少镜头,而是谁的表演真正刻进了故事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业也一样,能支撑它往前走的不是流量风口,而是一代又一代认真拍戏的人,那些肯花时间琢磨角色、肯为作品负责、肯把每一场戏做到最好的演员与创作者。

只有当专业重新成为标准,作品才会重新站稳脚跟,影视行业才不会越走越窄。

最后,你对三位影后的激烈批判有什么看法?在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